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公国际评定中国主权信用等级iAAAsc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1:42:00    

国际商报记者 汤莉

4月3日,大公国际发布公告,评定中国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均为iAAAsc,评级展望稳定。

大公国际分析指出,短期内,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可能对中国的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冲击,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政府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适度走高,但中国经济将在政策“组合拳”作用、关键领域风险缓释和前沿科技突破下实现破局。同时,中国政府财政空间充裕,优结构与化风险并举的债务管理机制将持续巩固高质量经济与可持续财政构筑的良性循环基础,加之国家外债负担率保持低位、充裕的外汇储备、净债权国地位和持续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均保障了政府极强的偿债能力。鉴此,大公国际对未来1~2年的中国本、外币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均为稳定。

具体而言,大公国际认为,中国政府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政府深刻把握中国经济基础条件与国际环境复杂变化,通过深化改革、优化政策逻辑、多维度战略部署和创新运用逆周期政策工具组合,着力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有效激发市场力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实现由大向强的跨越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是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是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拥有规模庞大、层次多样、潜力巨大、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韧性和潜力。中国创新发展所展现出的强大动能和广阔前景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国制造正加快转向中国创造。中国经济发展中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为主要方向的新动能正在加速培育。

新动能的积蓄壮大为中国经济带来持久旺盛的发展动力。大公国际认为,短期内,政府兼顾政策协同与风险防范,以政策“组合拳”全方位扩大内需,加之关键领域的风险缓释和以科技突破及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塑造,中国经济将持续展现新活力。首先,受美国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对中国及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冲击影响,中国出口形势将面临挑战,但受益于出口产品既有竞争优势、产品结构向价值链上游迁移、非美市场需求提振、国际贸易合作机会窗口重启以及贸易模式转型等因素,中国出口具有结构性韧性,并将继续保持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政府围绕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和改善消费环境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同时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建设,预计内需将对经济起到关键拉动作用。再次,伴随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稳妥化解,关键领域的风险将得到缓释。最后,政府将采取措施激发国企、民企、外资等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和内生创新动力。此外,政府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强化资本市场韧性,加之以DeepSeek等为代表的科技突破带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多家国际金融机构看多中国资产,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综合来看,短期内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并将继续积聚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中国政府从供需两端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将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地方财政构建了从应急治理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土地财政”有效转型,土地出让收入预计止跌趋稳。同时,财政政策兼顾逆周期功能发挥和管理质效提升,推动短期平衡型财政向中长期功能型财政转变,进一步夯实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财政构筑的良性循环基础。

在政府本币偿债能力方面,大公国际认为,中国政府财政空间充裕,其优结构与化风险并举的债务管理机制将使财政体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韧性进阶,政府本币偿债能力极强。首先,中央政府杠杆率低位使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各级政府债务结构优化具备充裕的空间,中国各级政府债务负担保持适度水平。2024年中央政府债务负担率为25.6%,相较于全球主要国家处于低位,充足的财政空间使政府能够通过中央政府“加杠杆”实现地方政府“稳杠杆”。尽管2025年中国政府债务负担率将保持上行,但仍在适度水平,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其次,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有效资产,地方政府债务支持建设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很多资产能够产生持续性收益,既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是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再次,政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加强对地方财力的保障。因此,政府本币偿债能力极强。

在政府外币偿债能力方面,大公国际指出,中国总外债负担率保持低位,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庞大的外汇储备、净债权国地位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保障了政府极强的外币偿债能力。首先,中国总外债负担率低,偿付风险可控。截至2024年年末,中国总外债余额下降至2.4万亿美元,约占GDP的12.8%,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外汇储备连续19年位居全球首位,可对总外债形成全面覆盖;中国外债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均远低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且有不同程度改善或保持基本稳定。其次,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三大净债权国地位,截至2024年年末,国际投资头寸净额接近3.3万亿美元,约占GDP的17.4%。再次,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总体呈现良好势头,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以及人民币资产吸引力的提升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外部流动性。综上,政府外币偿债能力极强。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