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各种古装影视剧作品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群臣跪拜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妃子、太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也是万岁爷如何如何。在古代,万岁二字,好像是皇帝的专用称呼,旁人冒犯不得。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左右两侧分别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两幅标语。大学毕业了,学生们说:青春万岁。可见国人对万岁二字多么痴迷!
那么万岁二字是从何而来呢?
我们翻遍史籍,寻根溯源,发现了万岁一词发祥于秦汉时期,从汉武帝开始蔚然成风,儒家将万岁二字仅用于皇帝一人,成为至高皇权的专属代名词,表达了对皇权的赞美和崇拜的感情,希望吾皇可以延年益寿。
我们听讲座,看文学作品,经常会听到看到有作者说"三呼万岁",也有作家写"山呼万岁"。到底谁对谁错呢?
我们在《汉书·武帝本纪》中找到了答案。史书这样记载:元封元年春,也就是2100年前,汉武帝刘彻去爬华山并且登顶,随从的御史和走卒在山腰共同齐声呼喊:万岁。于是万岁的声音在山岗间回荡,如同天人感应,山也跟着呼喊万岁,其实只是回声而已。可是汉武帝却觉得这种感觉非常棒,连大山里的山神都率领着各路山石来喊他万岁,征服大自然,这是多么吉祥的兆头,当然这里面有君权神授等古朽思想作祟。主管礼仪的官员为了迎合皇帝的感受,制定了相应的礼仪规范,把"三呼+山呼"结合起来,具体表演形式如下:
准备觐见皇帝的臣子先跪地,
掌管礼仪的司仪官在臣子侧面高声说:山呼!
跪地臣子此时叩头,喊万岁。
司仪官再次高声说:山呼!
臣子再叩头,再喊万岁。
司仪官第三次高声说:山呼!
跪地臣子三次叩头,喊万万岁。
如此,完成了三呼万岁和山呼万岁的礼仪步骤。
万岁自古就是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尊称,普通百姓不敢觊觎。就连权倾朝野的明朝大太监魏忠贤,也只敢自称九千岁。
跟万岁有关的另一则故事来自女皇武则天。
话说某天,女皇经过玉女河,听到有节奏的敲梆声,随即说出:"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随从的众多学士牵强附会的对了几副下联,女皇都不满意。这时一个善于阿谀奉承的学士灵机一动对出下联:"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女皇大悦。
万岁万万岁,表面意思是能存世万年,其实是人们对美好的事物能永恒存在的一种心灵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