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华夏五千年——汉朝大事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17 09:33:06    

汉朝简介 (约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中国人何以称为汉人?中文字为何又名汉字?这全因是汉朝强盛繁荣之故。刘邦建汉,经历吕后和七国之乱后,中国开始进入一个长期的繁盛时期,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国力空前强大,疆域版图辽阔,势力伸展至中亚。

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汉朝在科技领域也颇有成就.


[独尊儒术] 公元前124年 为何儒家能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原来汉武帝自幼爱好儒学,加上儒家讲求忠君、敬天、忠恕仁孝等观念,切合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他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汉武帝征讨匈奴]汉武帝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

河西四郡的设立使河西地区逐步由游牧区变成了农业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15年 为了对付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以说服大月氏合作对抗匈奴。途中,张骞被匈奴捉住,扣押十年后终成功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但大月氏已无对抗匈奴之心。回程时他又被匈奴逮住,扣留了年多才逃走回国。二年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布衣天子]公元前71年 这位由百姓变天子的传奇人物,便是汉宣帝刘病已。他本是武帝曾孙,家人因被诬告诅咒武帝而遭杀害,只有数月大的他亦被收入狱中,幸得一名小官员丙吉暗中派两名女犯人给他喂奶,方能活下去。后来朝廷大赦,他恢复了皇族的身份,最后还成为皇帝。

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之治

[昭君出塞] 公元前35年 王昭君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为何汉元帝也肯让她出塞?原来当时宫女进宫后,先由画师替她们绘下画像,再交由皇帝挑选宠幸。由于王昭君不肯赂贿画工毛延寿,其画像因而被丑化,故此元帝对王昭君「视而不见」。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王莽篡汉] 公元5年 王莽出身为外戚,篡汉建立新朝后,全面推行新政,但由于推行过急,内容又不切时宜,加上他刚愎自用,新政最终失败,而新朝亦很快覆亡。

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

[党锢之祸]公元180年 党锢之祸,其实是宦官与忠臣士人的正邪之战。由于宦官专政,朝中忠臣连同士人清议朝纲,抨击宦官。宦官不甘示弱,施以反击,将反对他们的士大夫和太学生诬告为「党人」,加以禁锢,结果导致桓帝和灵帝两次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黄巾之乱]公元185年 黄巾不是人名,而是一班黄巾裹头的百姓。东汉末年,张角等人创立太平道,信徒达数十万。他们打著「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宣扬太平道将会取代汉朝,又以黄巾裹头作为识别,发动民变。

黄巾起义对于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尽快平定战事,中央下放军权至地方,使得黄巾起义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