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全国重要的海陆空枢纽和开放门户,于2022年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4月10日-11日,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广州召开。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在会上进行推介,151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主体单位、100个示范物流园区负责人走进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调研参观。
冷链一区将在今年10月底建成
从国际班列集散地出发,开车不到十分钟,就到达了冷链一区。现场,4栋高层冷库已经封顶,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装修。未来这四栋“超级大冰箱”将为中外“吃货”带来前所未有的生鲜盛宴。
冷链一区总建筑面积23.87万㎡,库内总面积20万㎡,项目采用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氨+二氧化碳制冷系统,为食物均匀送冷,防止融冻现象。
冷链仓为全温区设置,满足不同类型冷冻货物需求:高温冷藏区温度设置为0℃-5℃,用于冷藏蔬果、药品;-18℃~-23℃的低温冷冻区用于存放雪糕、冻肉;还有-65℃的超低温区,可以存放有特殊要求的三文鱼。主体冷藏间均采用内保温形式,保证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下保温不易受损,尽可能降低货物、工作效率损失。
冷链物流基地是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的五大片区之一。
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总规划面积958公顷,一期工程2021年启动,总用地面积467.88公顷,总投资447.6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交通集疏运系统、作业区等设施,其中道路总长度为20.145km,铁路装卸作业线6条,以及508.87万方流通体系基础设施,预计“十五五”期间完成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并全面投入运营。
一期工程以增城西站为核心,形成配套完善的五大功能片区——
片区一:国际及区域电商转运中心,是高标仓储和商务办公一体化运作的核心区域。
片区二:广东最大的铁路货运集散地,适合电商包裹、大宗货物和集装箱运输,可提供一站式货品出入境、保税物流等服务。
片区三:国家平急两用大仓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配备低碳节能的世界一流制冷机组,将保障生鲜、医药等物品的运输存储。
片区四:跨境电商全球交付中心,主打跨境特色仓储配套一体,与片区二铁路口岸作业区仅一路之隔,形成“公铁空”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
片区五:广州东部中心综合能源服务区,以创新的能源理念和先进的技术,为整个枢纽提供稳定、清洁的能源供应。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东部枢纽在建项目为片区一跨境电商一期干仓和片区三冷链一区。冷链一区将在今年10月底建成。库容60万平方米的电商转运中心将在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集疏运道路网将于今年全部完成,B型保税区前期工作抓紧推进。
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支持实体经济
“枢纽的打造归根到底还是要让大家做生意。”广州交投集团枢纽公司董事长吴清提到,“广州以制造业立市,降低物流成本低才会吸引企业入驻,枢纽的建设对广州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增城西站)出发,一辆满载货物的火车15天后就能抵达莫斯科。
“因为两地距离太远,卡航(公路货运)的运力有限,以前只能走邮轮,时长往往要去到三四十天。中俄班列开通后,大约15天就能送货到莫斯科。运输时长大大缩短,而两种运输价格却没有明显的差异。”俄方采购代表算了一笔账。“我们的订单中,有超过1/3产自广东,因此,从广州出发的班列对我们来讲是最经济划算的。目前,从广州出发的中俄班列,一周就有五六次。”
去年,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共开行国际班列466列次,通达16个国家33座城市,班线分布欧洲、俄罗斯、中亚、东南亚,是广东最大的国际班列平台。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不仅仅意味着降低运输仓储的价格,更要从产业链供应链全链条的角度,去推进降低供应链全链条、全要素、全流程的物流成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周志成说。
要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加大多式联运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环节。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城市交通与现代物流所副所长甘家华表示,基础设施衔接难是物流领域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做过一个统计,由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不畅引起的物流成本提高,占整个运输全链条的1/3以上。所以要通过物流枢纽的建设来解决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畅的问题。”
公铁联运枢纽实现了铁路、公路运输在枢纽内的高效衔接,解决了枢纽衔接不畅的问题。
甘家华分析,“首先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看,公路、铁路、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区集中一体化布局,即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和各种物流功能设施的集中布局,降低了货物在运输方式转换过程中的成本,解决了基础设施衔接难的问题。其次从运营机制的角度,通过国企牵引,企业和政府合作,包括海关、边检等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运营机制的顺畅流转。此外从班列运行的角度,在枢纽运行模式上,通过地方企业和铁路企业有效合作,开通中欧班列、冷链班列、汽车运输班列等,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持和保障实体经济发展。”
南方+记者 郑慧梓
通讯员 张娅凡
【作者】 郑慧梓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