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清晨,李荣亮和李荣彬兄弟俩从宿舍来到晴隆三中教学楼,分别走进地理、化学教研组办公室,开启了一天的教学工作。课后,又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直到晚上10点才回到宿舍。
这是兴义五中支教老师在晴隆三中的普通一天。2024年1月,李荣亮和李荣彬主动申请成为黔西南州第二批“组团式帮扶”支教教师,来到晴隆县第三中学,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支教工作。
李荣亮在审核选题等。
在晴隆三中地理教研组办公室里,李荣亮坐在电脑前,对高二地理必修书中的知识、选题、要点进行审核。
戴着眼镜,身材敦实,一身西装的李荣亮显得精神十足。“就跟平时做教学一样嘛,把学生们的课本做好,学生才能学得更好。”李荣亮一边审核课本,一边还要为当天的课程进行准备。
“支教是我们从小就埋在心里的种子,让山区里的孩子走出大山是我们的心愿。”曾到西藏参与援藏工作的李荣亮,在此期间先后担任过年级部德育辅导员、年级部主任、教科处主任等工作。受此影响,弟弟李荣彬也希望同哥哥一样参与支教工作。
“用一年半的时间,做出有意义的事。”得知学校支教晴隆三中的计划后,李荣彬第一时间报了名。
李荣彬为学生讲解化学知识。
2024年2月,来到晴隆三中支教的李荣亮,看到了学生基础知识上的薄弱,但也发现了师生的质朴。决心改变现状的李荣亮,深入课堂调研,了解三中教师课堂教学状况。
经过两个月的时间,他与孙忠鑫副校长、李振豪校长助理共同商议草拟《晴隆县第三中学“1342”课堂教学模式》《晴隆县第三中学“1342”课堂教学检测评价表》和《晴隆县第三中学推门听课实施方案》,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培训。
从5月开始试行《晴隆县第三中学“1342”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开展推门听课办法,9月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近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让教师都积极主动改变课堂教学行为,在教学上更加严谨。
李荣亮与学生互动。
在工作中,李荣亮和李荣彬分别发挥各自所长,帮助受援学校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让晴隆三中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辐射带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集体备课上,常常出现老师明白而学生听不懂的情况,为解决这一现象,李荣彬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活动,就集体备课的方式、要求、内容及过程等对三中教师进行了交流与指导。
“我们丰富了集体备课内容,如化学《物质结构》知识体系,三中大多数教师都不熟悉,我就从《物质结构》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开展主题讲座。”李荣彬说。
对于新高考模式下的高考化学阅卷评分标准,李荣彬还邀请参与高考评卷工作的教师与全组教师进行了主题交流,了解答题方式和评分标准,在日常教学中精准指导学生答题。
学校组织老师到教室听课。
如今,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教师的指导下,晴隆三中教学水平有了质的提升,让这里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积极参与校级、县级、州级优质课活动,拿下许多奖项。
“我们用‘个人带个人’‘个人带团队’的方式,以不同形式积极对三中所教学科教师进行指导,努力为三中留下一批优秀教师队伍和宝贵教学教辅资料。”李荣亮说。
李荣亮的电脑上存有许多教学素材,有地理、化学、历史等教辅材料,《导学案》《地理填充图册》和《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校本教辅书籍已发给学生使用。目前,编成的学科有地理4册和2册复习备考、历史2册、化学2册和在编的数学二轮复习教辅和政治5个学科,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有针对性、更有实用性。
李荣亮参与编写教材集。
“现在的学生为了补充学科知识要点需要购买大量书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我们编写的校本教辅书籍为的就是让学生花最少的钱学到更多知识。”李荣亮说,教辅教材每本装订费用算下来才七元左右。
看着电脑里满满的教学素材即将编写完成,他们两兄弟又有了新的思路,打算把《晴隆地理》书籍编写出来,让学生们了解家乡,也让走出去的学子介绍家乡。
“我们的支教时间在今年8月结束,有许多校本教辅书籍还在编写中,我们要好好干,争取在这几个月完成剩下的学科,是我们留给这里的学生最好的礼物。”李荣亮笑笑说。
贵州教育报记者 张恒新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廖波
三审 刘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