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雍正真正的死因众说纷纭,圆明园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为我们揭露真相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17 23:00:48    
雍正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是他却是清朝众多皇帝中,话题度最高的一位。

这不仅是因为他是康乾盛世的承上启下之人,更因为其特殊的执政理念和在九子夺嫡过程中养成的刻薄少恩的性格。

而在雍正一生的诸多谜团中,争议最多的就是雍正的死因。

雍正皇帝塑像

雍正皇帝在去世前两天还在加班加点地工作,但突然之间,这位年富力强的皇帝就病入膏肓了,那么雍正到底是因为什么去世的呢?

纪录片《清宫秘档》中的《雍正与炼丹》一集,会向我们揭晓答案。

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的代表,在历史上一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其思想和儒家学说,存在本质冲突,因此绝大多数统治者对于道教都不甚喜欢。

不过雍正年轻的时候,对道教却情有独钟,他对于道教的炼丹法门,尤其感兴趣。

雍正潜邸

在雍正还在潜邸的时候,就开始尝试着炼制丹药,并留下了《烧丹》一诗。

其中:“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几句,十分生动地还原了古人炼丹的场景,也说明了雍正在这些方面,确实很有研究。

当时雍正最为推崇的是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他认为张伯端的炼丹技术对自己很有帮助。

在登上帝位后,他不但将张伯端封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还在其故乡修建道观,进行祭祀。

张伯端画像

除此之外,雍正还在自己的寝宫,办公的乾清宫及各处宫殿内摆放道教神仙的灵位,还会参加一些道教祭典,来显示自己的虔诚。

在雍正流传下来的画像中,也有其身穿道袍的形象,这都充分说明了雍正对于道教的推崇。

清代皇宫制度森严,普通闲杂人等根本无法入内。

但雍正却在宫内修建了几处小房子,专供自己认可的道士入宫居住,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保证这些人随叫随到。

这种行为,在清代一众皇帝中是十分罕见的。

雍正道袍画像

其实雍正对于道教和炼丹的推崇,都是出自其对于延长生命的渴求。

雍正作为出了名的勤劳皇帝,其在即位之后工作强度很大,因此对于保养身体十分看重。

但在保养方法的选择上,雍正并不相信太医,而是对道家的丹药,情有独钟。

前面我们提到过,雍正在康熙年间就曾经在潜邸制作丹药,但当时他能够使用的材料有限,请来的炼丹师傅也并非知名道长,因此雍正对于这些丹药,都不太满意。

在其即位之后,他终于可以利用上好材料炼丹了,这让雍正对于丹药的品质,有了更多的自信。

田文镜剧照

从雍正四年开始,他就将自己心仪的丹药,分享给近臣们了。

当时田文镜、鄂尔泰等人都从雍正手里,领过名为“既济丹”的药丸。

雍正知道他们担心服用这些丹药有副作用,还特地告知他们,自己已经验证过药物的效果了,并且叮嘱他们一定要多多服用。

鄂尔泰在服用药物之后,还曾经上书雍正,表达了自己服用药物的神奇效果,并提出了将丹药和其他补品共同使用的建议。

鄂尔泰画像

这一通溜须拍马让雍正非常满意,鄂尔泰也成为了雍正最为信任的大臣之一。

但在雍正七年的时候,经常服用既济丹的雍正,还是生了一场大病。

在病中雍正亲笔用朱砂写下了十几封内容一模一样的手谕,之后他将这些手谕发到了各地督抚手中,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自己求医问药。

雍正手谕

在纪录片《清宫秘档》中,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手谕原件,被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些文件都是病重的雍正,用朱砂亲笔写就,字迹非常工整,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雍正对于这些命令的重视程度。

在各省总督收到手谕之后,也纷纷在各地求访名医。

不过相较于医生,雍正显然对道教人士更为关注。

每当有总督上报当地有炼丹高手或是修道奇人,雍正都要求将他们送入宫中。

李卫剧照

当时担任浙江巡抚的雍正心腹李卫,听说当地有一位奇人叫作贾士芳,是一名善于为人看病的道士,便连忙将其举荐入宫。

一开始这位道长确实通过按摩等方法,帮助雍正缓解了病痛,但渐渐地雍正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贾士芳了。

只要贾士芳一走,自己就会十分难受,他担心这是贾士芳用什么妖术控制了自己,最终下令将其斩杀。

贾士芳剧照

此后雍正在太医们的精心调理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彻底痊愈,但雍正并没有因此放弃炼丹的尝试。

他并不觉得是道教的炼丹理论有什么问题,而是认为自己提供的炼丹环境,还不够优越。

于是从雍正八年起,他开始在圆明园福海的东南角修建专门供道士们炼丹的秀清村,那里崖秀溪清,环境幽静,是一处炼丹的好地方。

炼丹作为雍正和清政府的绝密工作,在清政府的官方文档上自然是没有任何记载的。

不过在记录清宫物品使用情况的《活计档》中,我们却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圆明园遗址

从雍正八年起,皇帝便一直命人往秀清村,运送炼丹原材料。

仅在当年,内务府便向秀清村运送了:桑柴 1500 斤、矿银 10 两、铁火盆罩(口径 58 厘米、高 48 厘米)一件、化银用的白炭 1400 斤、红炉炭 200 斤、黑炭100 斤、好煤 200 斤、渣煤 1000 斤。

看到这些材料后,明眼人就能看出,秀清村在当时就是雍正的“炼丹基地”。

炼丹图

在开始大规模炼丹之后,雍正的“分享欲”再次展现,后面几年中,他经常将丹药作为礼品赏赐给功臣和心腹。

这些赏赐丹药的命令,无一例外都是从圆明园发出的,这也进一步佐证了秀清村的真实功能。

在雍正四年,他赐给田文镜既济丹的时候,他曾经说过这种丹药的功能是“补益元气”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身体没有明显疾病的情况下,雍正也是会把丹药作为补品来食用的。

而在古代炼制丹药的过程中,道士们往往会向其中加入水银、铅等重金属,这让这些丹药都有着不小的毒性。

日常服药的雍正,很有可能已经处于重金属慢性中毒的状态,只不过他并不知道。

雍正画像

在雍正十三年八月初九的《活计档》中,记载了:“圆明园二所用牛舌头黑铅二百斤”的内容。

铅是古人炼丹的常用材料,如此大的用量,只可能是被雍正招募的道士,拿去炼制“金丹”了。

而雍正在当年八月二十一日,还可以正常办公,并和大臣们一同讨论了军国大事,但是到了八月二十二日的时候,雍正便突然卧床不起。

无论太医们如何努力,雍正的身体状况依然不见好转。

到了晚上,雍正便将诸位大臣召至榻前,宣布封宝亲王弘历为太子,在八月二十三日凌晨,五十八岁的雍正,就撒手人寰了。

对于雍正的死因,清代史料讳莫如深,排除掉民间不靠谱的吕四娘刺杀说,雍正的死因无非只有两个:

一是患上了重大疾病,二是因为服用丹药过量,中毒而亡。

张廷玉剧照

一般来说,雍正如果是病亡的话,那么此前应该有所征兆,但根据张廷玉的《澄怀堂自订年谱》记载:

张廷玉在八月二十二日的晚上,本想就寝,但突然接宫人命令,让他马上进宫后,他才知道雍正大限将至。

作为雍正最为倚重的大臣,张廷玉显然也没有做好雍正离世的准备。

这说明在当天之前,雍正并没有明显的患病迹象,因此其中毒身亡的可能性更高,再联合之前圆明园里的两百斤黑铅,雍正的死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锌铅矿石

在雍正去世之后,乾隆对于炼丹道士的处置方式,也十分值得玩味。

他并没有直接处死这些害死雍正的始作俑者,而是将他们赶出了皇宫,并对外宣称他们蒙骗世人。

在驱逐这些道士的诏书中,乾隆还专门提到了不许这些人在离开皇宫后,散播和宫廷相关的任何内容,这也可以被看作是其遮掩雍正真正死因的做法。

青年乾隆画像

至于乾隆为什么要宽宥这批道士,《清宫秘档》中也给出了解释。

因为一旦乾隆杀死了道士的话,基本就坐实了雍正是因为这些人而死的传言,再者雍正新亡,在大丧期间也确实不宜杀人,何况雍正又对道士,有着极深的感情。

雍正作为清代盛世的开创者之一,其在政治上的功绩是不容疑的。

他推行的摊丁入亩制度,第一次真正废除了人头税,这也为后来中国人口的爆发性增长做出了贡献,其勤勉认真的工作态度,更是堪称古代帝王的标杆。

但与此同时,清世宗雍正和明世宗嘉靖一样,都沉迷道教和炼丹。

炼丹的道士

这体现出了盛世君主对于权力的无限留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君主对于长生出现孜孜追求的时候,也代表这个王朝发展到了稳定的繁荣期。

不过,人终究敌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雍正最终也为自己的奢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