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社会工作一定要加强”·记者基层微调研|数字赋能社区治理,负担轻了效率高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1:16:00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我们大楼外面的消防栓没有水,外罩护架挡住了接口,消防柜里没有灭火服,能帮忙解决吗?”3月28日一早,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白马社区居民端和羽上班路上碰到小区网格员张玥时反映。张玥马上到现场察看,发现问题确实存在,立即点击手机进入“社会治理大联动平台”,拍照、填写、上传。当天,问题清单经社区审核,流转至白马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接到派单的职能部门立即响应。第三天,消防栓通了水,灭火服配备到位,端和羽收到问题处理完毕的短信。

在溧水区,像张玥这样的专职网格员们,手机里都有“社会治理大联动平台”等数字化治理小程序,用于民情走访中更新人、房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受理、解决群众诉求。今年年初,白马镇将城市数字治理中心、网格服务管理中心、社会治理大联动平台、社会矛盾调解中心等各类数字化平台归集,加强协同配合、整体联动,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记者看到,中心的电子大屏上,全镇46个综合网格和22个专属网格的动态实时更新,从各街道、社区、乡村的人口数、GDP、党建信息,到某网格一天新增几件工单、网格员走访足迹,都记录在屏,工作人员可以按需调取。

“以前遇到问题‘往上跑’,逐个部门协调,简单的事情也要办上几天。现在发现问题自己能办的马上联系帮办,不能办的问题通过‘网上跑’,由上级部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处置。”在张玥看来,基层社区治理数字化水平的提升,让网格工作的负担轻了、效率高了。

白马镇上洋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曹和平以前时常感慨,基层事务千头万绪,在没有执法权、与职能部门沟通不畅等现实情况下,不得不时常面对“问题悬空,无法闭环处理”的尴尬。以上洋社区为例,社区有16个自然村,居民有在集镇工作的,也有务农的,生活习惯差异明显,10余名社区工作人员要服务四五千居民,既是个吃力活,也是技术活。“邻里矛盾、土地纠纷有的积累多年,光靠社区走访、动嘴皮子根本行不通。”曹和平说。

“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这些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白马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华宁打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大屏上的“警网高效融合巡防指挥调度平台”,拿起可视化对讲机与村社工作人员、驻社区的民辅警视频连上线。“他们巡防发现较大的风险隐患,可以第一时间上报,便于我们进行资源调度和分配。”华宁介绍,通常情况下,网格内的居民小事,当场或1个工作日内就能办结;一般类事件3个工作日内可以办结;复杂棘手的,多部门联动协调解决。

前不久,这个平台帮助上洋社区化解了一起持续3年多的土地租金拖欠纠纷。社区原有422亩土地租给一家种植企业近4年,企业拖欠农户租金累计超81万元。社区发了几次律师函,对方置之不理,村民们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这一情况被网格员上传至平台后,平台自动分析矛盾点,派单给社区警务室和当地法院。两部门和社区组成联合工作小组,首先对企业进行资产保全,推动企业与农户协商,最终确定以土地附着物抵偿所欠租金的解决方案,并一直盯到方案执行到位。

“我们要求事情办结结果上传平台由中心审核,确保问题真正有人管、有人办、办得快、办得好。”华宁介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有专职人员每日分类统计,了解掌握并推进各领域问题的接收和处置。接下来,中心将进一步探索前沿技术在社区治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开拓完善数字化应用场景,让政策找人、数据吹哨,努力实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兰兰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