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呼和浩特交管支队”微信视频号后台收到市民留言点赞,起因是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新城区大队三中队接到居住在电机小区的居民举报后仅用两天的时间,就把长期占用小区公共停车位的“僵尸车”清理殆尽,释放出十几个停车位,赢得群众“效率高、效果实”的赞誉。“我们建立动态排查机制,对车身残损、部件缺失且长期占位的废弃车辆实行建档管理,通过‘发现-认定-清理’闭环管理,2025年以来已释放公共停车位50余个。”中队长闫亨利介绍。这仅仅是首府交管部门创新治理的缩影。今年开年以来,交管支队以“有序、安全、畅通”为目标,通过绣花般的精细管理,在交通组织、秩序管控、智能升级等方面打出组合拳,破解城市交通治理难题。
在回民区贝尔路北巷,送学家长直行就能进入锡林路,不用再绕行其他路段。“真的挺方便,为我们省了不少时间。以前单行的时候,看似挺通畅,其实走起来极不方便。”3月18日16时,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自1月20日起,交管部门将城区68条单行路恢复双向通行,同步完善标志标线,通行效率有了很大提升,惠及百余个重点片区。针对68条“单改双”道路和重点区域周边交通堵点、秩序乱点问题,交管支队安排警力实地调研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一点一策、一路一策、一校一策”的原则制定整改方案。市四区交管大队认真听取周边居民、商户和网友意见建议,现场协调解决问题,以新城区大队三中队为例,协同其他职能部门在关帝庙街“单改双”道路外侧增设停车泊位50余个;会同区政府相关部门,完成部分道路改造,有效改善核心片区道路拥堵和交通秩序混乱现象。
玉泉区内大创业学院南校区周边的文博路,狭窄的道路两侧商户多、人多、车多,停车难、停车乱、通行慢、警情多等交通问题曾长期突出,给居民和学生出行带来了困扰。面对内大创业学院南校区周边“三多两难”(商户多、人流多、车流多,停车难、通行难)“顽瘴痼疾”,玉泉区大队首创“3+N”协同共治模式,即城管部门+商户+交警+社区,协同治理停车乱象和占道经营,确保道路通行顺畅。自3月初以来,文博路拥堵警情直线下降,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红绿灯能否由“车看灯、人看灯”变成“灯看车、灯看人”?日前,这一设想已在首府落地试行。今年以来,交管支队先后推出绿灯时可借右转道直行以及针对昭乌达路和大学东街十字路口早晚高峰推出高峰期间可借左转道直行的便民举措;3月份以来首次推出“两个首条”即浮动绿波和可变车道两项新举措,有效缓解了市区道路交通拥堵状况。交管支队围绕重点区域、通勤路线、核心枢纽等多种交通复杂场景,以“市民体验、社会服务”为导向,利用新技术精准识别、精准预测交通流量,全力推进信号灯配时精细化、智能化建设,提升城市交通治理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为首府高质量发展提供交管力量。(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艾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