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起路名+挂门牌!包头这些地名火出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5:46:00    

《包头日报》2025年4月1日 03版


深读 | 起路名挂门牌 美丽乡村更出圈

地名是人类历史的一块活化石,是一种看得见的乡愁。对很多人来说,地名不仅是经纬线交织的地理符号,更是伴其成长的印记。是一方水土、一片地域的名片,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生产生活的基础信息,更是古与今的时空对话,乡愁与记忆的文脉传承。

九原区民政局通过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进一步展现九原区独有的历史风貌,增强其魅力和吸引力,延续地名记忆及文脉,推动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助力谱写“北疆文化”地名篇章。

通过强化地名建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访乡村之美,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提高了市民对于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营造了珍惜和传承历史文化的浓厚氛围。

九原区哈林格尔镇新河村俯瞰图


挖掘乡村地名文化

赋予乡村道路名称

乡村道路名称不仅能起到定位和指向的基本功能,更是突出乡土气息、体现区域特色、承载当地文化的独特符号。

九原区作为自治区的试点地区,率先在麻池镇开展了此项工作。麻池镇是一个有着2000年悠久历史的古镇,拥有麻池古城、燕家梁遗址、西壕口墓群等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历史古遗址。针对有路无名、一地多名、擅自命名等不规范道路名称,九原区民政局区划地名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充分发挥“铁脚板”作用,足迹遍布于麻池镇每一条乡间小路,全面梳理摸排建立工作台账。

特色乡村路牌

在乡村道路命名过程中,九原区民政局组织指导各行政村、社区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一事一议”的方式广泛征求当地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将每一条道路名称突出历史文化,浓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集体记忆和乡土情怀。同时邀请历史学者和文化专家对道路名称进行研讨论证,确保每一个名称都符合历史事实和文化传统。

麻池镇本次乡村道路命名共63条,每一条道路的名称既能留得住乡愁,又能擦亮美丽乡村名片。例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农大新村”,两条道路分别拟命名为“农富路”和“园心路”。“农富路”顾名思义,期盼农民生活富裕美好,日子能够蒸蒸日上。“园心路”则是所有村民同心筑梦,共建美好家园的真实写照。这样的名字不仅涵盖美好寓意,更体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励志形象。而在镇一级别中,则根据历史溯源将麻池镇贯穿东西的主要道路拟命名为“汉郡大街”,因为最早这里是秦汉文化的集合地——九原郡,更是八百里秦直道的终点站,故而取“汉郡”二字,展现古与今的时空对话。

特色乡村路牌

截至目前,九原区民政局已经成功采集包括道路街巷、住宅小区、各类便民服务点位、历史地名信息、文化旅游景区、兴趣点等各类地名信息2000余条,实现与互联网地图信息共享,让不少偏僻的农村采摘园、饭馆也能一键导航。

通过这些道路的命名,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也提升了乡村的整体文化氛围。现在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地名搜不到,导航找不到”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有路必有名,有名必到达”的效果。


创新地名赋能产业发展

绘制地名“一张图”服务

“这个地方在哪里?”“如何才能到?”过去经常有群众发出这样的询问。

春沐阳光滑雪场的地名原先没有入网上图,导航地址不精准,游客开车到此游玩,或是想要找个地方吃饭,常常颇费一番周折。

特色乡村路牌

九原区民政局通过大力推广“互联网+地名服务”技术,织密乡村道路网络,聘请航拍测绘等专业机构绘制了乡村道路信息航拍影像图,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将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红打卡地、垂钓园、民宿、村集体经济项目、文物古迹、博物馆等重要地理实体信息收纳其中。形成了“一张图”的模式,宣传了一批优势明显、发展稳定、潜力突出的文旅农副业产品资源,打造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进一步扩大地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4年以来,麻池镇各类餐饮服务和娱乐休闲类经营场所上座率大幅增加。

麻池镇博物馆

麻池镇古城村党支部副书记吕志刚表示,古城村与麻五村合作,通过整合村集体经济资源,打造了春沐阳光滑雪场。运营初期,由于位置信息不准确,导致许多游客找不到这里,客流量一度不尽如人意。九原区民政局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将滑雪场的位置信息精确标注到了导航软件中,使得大家能够轻松找过来。来这里滑雪的游客络绎不绝,极大提升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

游客到春沐阳光滑雪场游玩

“以前,因为没有正式的地名,游客老是找不到地方,经常给我打电话问路,我得费好一番口舌解释,他们才能找过来。现在我们采摘园终于有了正式的地名,游客们只要在导航里搜索一下,就能直接找到这里。”“悠悠草莓采摘园”种植户侯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有二十多批游客来园子里摘草莓,玩得可开心了,自己也特别有干劲儿。


门牌实现智能化

利民惠民全覆盖

智慧门牌的推广和使用,是九原区在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方面的又一亮点。九原区民政局结合“乡村著名行动”工作部署,深入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率先在试点地区开展了农村智慧门牌设置工作。门牌、栋牌的款式、内容、材质由九原区民政局自主研发创造。村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取院落的具体门牌号和住址,二维码信息还包含了政务服务联系方式、包村领导信息、各类警情报警、燃气、供水、供电抢修电话等详细信息。

1月17日下午,村民赵建平在做饭时发现煤气用没了,随即扫描了门牌上的二维码,迅速联系上了网格员贾丽。不到半小时,贾丽便赶到赵建平家中,并迅速为他解决了加煤气的问题。

“现在供水、供电、燃气等服务都非常便捷,家里遇到任何问题,网格员都能迅速帮我们解决。”赵建平感慨道。

“互联网+地名服务”服务文旅农副业产品资源

截至目前,九原区民政局已经为试点地区19个行政村4个社区共安装农村智慧门牌13041块,栋牌750块、1:500的正射影像图29张,实现了麻池镇所有村社区全覆盖。智慧门牌的推广和使用,不仅提高了乡村信息化水平,还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麻池镇的剪纸和面塑手工艺品历史悠久、文脉悠长,在我市可谓是闻名遐迩。现今通过智慧门牌,村民可以更加便捷地展示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和采购商前来参观和购买。同时,智慧门牌也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方便了政府对乡村的管理和服务。

在九原区智慧门牌带来的诸多便利与变革之中,其对于村民日常生活的改善尤为显著。在九原区麻池镇麻六村,快递驿站小卖部是村里的快递集散地。过去,由于各家各户没有具体的门牌号,村民们收取快递时只能前往快递点自行领取。随着智慧门牌的普及,使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善。“有了具体地址之后,我们在村里也可以实现快递进村到户,收快递就更方便了。”村民苏新平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智慧门牌的认可和满意。


锐 评

“乡村著名行动”

唤醒乡村发展新动能

九原区民政局开展的“乡村著名行动”,是对乡村文化与发展的深度挖掘和有力推动。通过挖掘乡村地名文化,规范乡村道路名称,赋予其历史文化内涵,使之成为讲述地名故事、传承乡土情怀的重要载体,既保护利用了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创新地名赋能产业发展,提升了乡村基层治理能力,实现了为民服务“无盲区”,推动乡村经济繁荣,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九原区民政局将文化、服务与发展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了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 ☆ ★ ☆

记者:曹 瑾

摄影:祝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