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黄浦区人民法院举行了“外滩法官小巷行”两周年活动,回顾两年来的奋斗历程,总结成绩、展望未来。同时,启动2025年“外滩法官小巷行”活动。
从保障旧区改造头号民心工程的“外滩城市更新巡回审判(调解)工作站”,到服务上海“进口浓度”最高的“新天地国际商事巡回审判站”,从在全市法院率先实现巡回审判全覆盖、诉讼服务入驻街道综治中心全覆盖,到60余名青年干警在基层治理中淬炼成长,“外滩法官小巷行”开展两年内,涌现了一大批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案例。活动现场,提炼总结的十个典型案例以“司法服务聚民心”“与法同行安民心”“青春淬炼暖民心”三个部分展现。
现场为“外滩城市更新巡回审判(调解)工作站”“新天地国际商事巡回审判站”“社区巡回审判全覆盖”“诉讼服务入驻街道综治中心全覆盖”典型案例代表颁奖。还为“金字号司法保护机制”“法官送法进校园”“‘融和里’青年志愿者”团队典型案事例代表颁奖。为“妥善化解邻里纠纷”“推动社区飞线治理”“消除楼道堆物隐患”典型案事例代表颁奖。11位参与2024年“我在居委会当助理”的居委书记和主任代表被授予了“优秀实践导师”奖项。
据介绍,“外滩法官小巷行”硕果累累,获评最高人民法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优秀案例二等奖,上海法院党建融合发展十佳优秀案例,上海法院十大文化品牌,2024年黄浦区机关优秀党建品牌案例等,还入选《旗帜》杂志优秀党建品牌名录。
如何继续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全面推进“外滩法官小巷行”?活动现场发布了2025年六大重点项目,未来,“外滩法官小巷行”将范围拓展得更广、机制扎根地更深。
继续选派40余名青年干警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通过“1次普法讲座+1次社区整治+X项特色活动”机制,深度参与纠纷调解、社区治理。
将法律咨询、先行调解、立案指导、法律援助等诉讼服务全面嵌入黄浦10个街道综治中心,整合“小巷法官+调解员+调解组织”三股力量,形成“一窗受理、多元联动”协同机制。
针对社区治理高发矛盾,开展“巡回审判开放日”,将庭审现场搬进社区,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旁听,同步发送司法建议并跟踪整改,形成“庭审-建议-整改”闭环;依托特色工作站,推出“先行调解+示范庭审+流动普法”全覆盖服务,推动“预防-化解-治理”闭环。
深化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根据法治教育需要增补人员力量,创新与教育集团合作机制。丰富普法方式,构建“双向互动”普法机制,一体推进“法官走进课堂”专题授课与“师生旁听庭审”实践教学双向融合,通过专题讲座、庭审观摩等多种形式培植校园法治文化土壤,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线上依托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调解数字系统,以数字人调解、诉辩要素审核、费率合规校验等智能化功能,切实缩短金融纠纷化解周期。线下以黄浦金融先行调解工作室为支点,构建“金融机构自行和解+工作室主持调解+先行调解”三层纠纷化解模式,压缩纠纷处置成本,促进金融争议实质化解。
依托“知识产权嘉佑站”平台,聚焦二次元产业、数字经济和中华老字号等重点领域,完善知识产权案件快速审理机制,提升审判质效。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女性主题活动、签订合作协议、发布数字知产保护服务包、构建“多元解纷+风险预警”体系。
如何更好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与司法服务深度融合,不断优化这一基层实践的新样本?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与黄浦区人民法院进行了基层法院联系点签约,通过党建共建的形式,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为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在选派40余名青年干警的基础上,现场向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的青年干警代表王刚授予了“居委助理”名牌,用好基层法院联系点这个“小窗口”,鼓励年轻干警下基层、接地气,以司法之力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