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肖晗 通讯员 包宇峰
“五一”假期临近,深圳各口岸再度呈现客流“双向奔赴”的热闹景象。为保障市民安全便捷出行,深圳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支队(以下简称:执法支队)近期组织开展全市口岸周边区域交通营运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蓝牌车非法营运、网约车无证、巡游车拒载议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以确保节假日期间口岸交通运输秩序平稳有序。
据介绍,执法支队严格落实属地执法职责,加强口岸执法巡查力度,组织精干执法力量常驻重点区域开展执法打击,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支援执法和错峰执法。在口岸进出重点道路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加大重点车辆执法检查频次,形成执法震慑效应。
同时,执法支队利用科技手段,精准研判深圳重点区域周边高频通行车辆,筛选重点疑似非法营运车辆清单,精准布控、精准查缉蓝牌车非法营运行为;紧盯市民群众投诉重点车辆,主动协调行业主管部门,调取车内外视频监控数据,严厉打击巡游出租车拒载议价违规行为。
在于近日开展的福田口岸打击非法营运专项行动中,执法支队福田大队查获一辆粤B牌小型普通客车。据乘客陈某表示,车上6名乘客通过电话联系上车,车费共900元人民币,从深圳福田口岸到广州长隆,到达目的地后将车费支付给司机。而司机莫某表示,乘客由其朋友帮忙联系,自己按照朋友和乘客的约定,在指定时间前往约定地点接送乘客。经执法人员查询,司机莫某未取得出租车驾驶员证,涉案车辆未取得相关营运证。执法人员认为司机莫某涉嫌实施了使用未取得巡游车车辆营运证的车辆从事巡游车营运服务的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深圳经济特区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依法立案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强巡查执法同时,执法支队也积极做好服务引导工作,指引乘客乘坐合法合规交通工具,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普法宣传,以案释法,加大非法营运执法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法律意识。
【典型案例】
假顺风,真营运?非法营运司机被查
顺路搭载乘客以补贴油费,不少私家车主选择成为滴滴顺风车司机。但如果顺风车业务不是“真顺风”,而扩展至跨城运营,则可能涉嫌违法。近日,执法支队就公布了一起这样的典型案例。
据介绍,近期,执法支队罗湖大队在罗湖口岸开展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执法行动。行动中,执法人员依法对一辆粤B车牌新能源小汽车进行执法检查。经对乘客和司机询问调查了解到,当天下午3时30分左右,乘客廖某在惠州市下了一个滴滴顺风车独享订单,但司机陶某接到她后并没立即出发前往深圳,而是又接了一个顺风车订单前往惠州市良井镇,等接上另一名乘客田某之后才出发前往深圳。
行驶过程中,司机陶某要求廖某、田某在平台上取消订单,通过线下支付的方式分别支付220元和90元车费给本人,并威胁乘客称若不交钱就把他们扔在高速上,言辞强硬、态度恶劣,乘客在司机胁迫下只能照做。
经查,司机陶某长期从事顺风车业务,多次通过顺风车平台接单后,又要求乘客取消订单,加价后进行线下交易。本次拼车出行没有顺路出行的合理事由,具有明显营利性,背离顺风车“不以营利为目的”“共享出行方式”的本质。
根据调查取证,执法人员认为当事人陶某涉嫌使用未取得巡游车车辆营运证的车辆从事巡游车营运服务,依据《深圳经济特区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依法立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