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杨铌紫
“你在发现火情后第一时间拨打119火警电话,以迅速、冷静的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有效保护了小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此,民乐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谨代表全体居民向您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与崇高敬意!”
3月31日,就读于大学城树人小学校六年级的姜易辰收到了一封来自渝中区石油路街道民乐村社区居委会送来的感谢信。
一位13岁的少年,为何会收到社区的感谢信?事情还得从3月28日下午他成功化解了一场险情说起。
当日,重庆发布寒潮预警,冷风裹挟着寒意席卷街头。姜易辰与妈妈向梓毓回到渝中区医学院路小区探望年迈的外公外婆。
下午4点过,姜易辰独自下楼取外卖,走到10栋一单元左侧时,忽然瞥见墙角处一个老旧的电力井盖正不断冒出白烟。
这个平日里毫不起眼的井盖,此刻像一口沸腾的“汤锅”,不时向外蒸腾着异常的热气。姜易辰停下脚步,注意到井盖表面凝结的水珠正顺着边缘滚落,在潮湿的地面上汇成深色的水痕。
“井盖在‘呼吸’,像烧焦的塑料袋一样,我感觉不对劲。”姜易辰回忆。这时,刺鼻的酸腐味扑面而来,他立刻联想到家中曾因插座短路而散发的焦糊气味。
尽管内心忐忑,姜易辰仍站在原地观察,同时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听筒里传来忙音时,时间仿佛凝固了几秒。
“不能等。” 姜易辰深吸一口气,迅速拨打119,在接线员的引导下,他清晰描述了冒烟井盖的位置、气味特征和周边环境,甚至注意到井盖表面有两个直径约3厘米的通风孔。
报警后,姜易辰并未离开。他牢记消防员的叮嘱,守在路口等待救援。在等待期间,姜易辰成了“临时指挥官”,先后接听了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电力公司和消防员的多通电话,每次都耐心重复现场情况。
几分钟后,消防车疾驰而至。“叔叔,井盖在单元楼左侧,烟是从这里冒出来的!”姜易辰踮起脚尖,挥动双臂为消防员引路。
消防员到达后迅速勘查,发现井盖下埋设的是小区加装电梯的电缆,因老旧短路引发冒烟,火苗虽未蹿出,但浓烟已伴随着白色气体弥漫。灭火器对准井盖喷射的瞬间,姜易辰才转身跑回家中,向妈妈报告险情。
当姜易辰和妈妈一同下楼时,明火已从井盖喷出,火势凶猛。母子俩提出关闭电闸、停运电梯,避免造成更大危害。这一建议被现场人员采纳,电闸关闭后,井盖上的火光逐渐减弱。40分钟后,电力抢修车抵达,彻底排除了隐患。
“这个小区属老小区,电缆电线错综复杂,居民多为高龄老人,腿脚不便,若真的发生险情,难以快速响应逃命。”民乐村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说。
事实上,这已不是姜易辰第一次“管闲事”——一年前,他在重庆师范大学附近搀扶行动迟缓的老奶奶过马路;更早时,发现邻居忘记关火,他和小伙伴果断报警。
3月31日上午,社区居委会把一封感谢信和一盒象棋送至姜易辰家里。象棋是他的最爱,他说:“下棋要走一步看十步,救火也要想得长远。”
当晚,向梓毓翻看手机,发现儿子报警时自己因感冒未接来电,眼眶湿润:“孩子长大了,比我想象的更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