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始,新铺村千亩桃园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多姿,漫山遍野的黄桃树犹如擎起千万盏粉红灯笼。而在桃花树下,一幅春天里的“桃画”正在徐徐铺开。
上午,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桃林间,二十余把长木椅围成的临时会场已坐得满满当当。立足贵定县德新镇的特色水果、中药材等产业发展优势,为进一步激发“代表一线连万家”的履职能力,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定县产业兴旺人大代表联络站与“德新药果”人大代表联络室联合开展了一场接地气、冒热气的“桃花间里话‘桃画’”主题活动,推动乡村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疏果期用工紧张,能不能协调些基地的工人指导我们这些村民?”只见坐在最边上的县、镇人大代表金仕政,手指还沾着方才查看花苞时蹭上的花粉,他摩挲着满是泥土的笔记本边角,一边记录着果农的烦心事,一边在座谈交流现场为群众的种植困难积极发声。这样的场景,正是“德新药果”人大代表联络室创新探索的“五为五带头工作法”的生动写照。2025年,德新镇人大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制度体系,让代表履职从“会议室”走进田间地头,让群众呼声变成代表心声。
“没想到学习种桃子不仅要强业务,理论知识更是要扎实啊,这场活动对我这个种植新手来讲太有意义了!”丰收村黄桃基地负责人彭永平拍落飘进衣领的花瓣感叹道。
在他身后,县农业农村局专家罗时高正手持修枝剪现场示范,桃木断裂的清脆声响伴着讲解:“注意保留45度斜切面。”二十余名代表和种植大户立刻围成半圆,手机录像的提示灯在花影间明明灭灭,让参加代表和种植大户们直呼过瘾。
不仅如此,联络室在活动中采用重要论述与本地“药果”产业政策相结合的方式,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与果树修剪技术同步教学,这样的“药果课堂”里,代表们怀揣的手册已染上淡淡桃香,他们也纷纷表示,在今后也将把好的政策知识带给千家万户,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在有效地帮助和指导下学得本领和技术,实现中增收致富。
春风卷起散落的调查问卷,露出上面密密麻麻的笔迹“新鲜黄桃难以储存,销售周期短”“全镇黄桃品牌培育是个大难题”“我们散户的种植销路还是找不对”
这些活动期间调查问卷上记录下的问题,当场催生了人大代表“三件套”——本子、碳素笔、做答卷。代表们端坐在桃园间,针对问题调研、记录,想对策。
针对各种难题,产业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各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案,尤其是一场关于如何提升黄桃品牌价值的探讨和交流,更让参加的代表和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醍醐灌顶”。
“跟着张代表搞种植,我今年的底气更足了,我对品牌的培育也更有信心了!”种植大户彭永平信心满满。
笔记本里新添的墨迹正在桃花香中悄然发酵。“德新药果”联络室也将不断创新帮扶机制,明确至少1名产业代表结对1个片区,认真落实“代表+合作社+农户”联系机制,带头参与“药果品牌质量提升行动”,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特色药果产业,推动产业品牌价值双提升。
镇人大代表李国举捡起被吹落的纸张时,指腹在“长斑点”三个字上重重划过——这正是高枧坝村群众托他带来的心病。
县人大代表张翔突然起身,穿过人群站在一树枝桠前他指尖在花间移动的轨迹,牵引着所有代表的目光。此刻桃林间的临时会客厅里,连飘落的花瓣都仿佛带着答案。
不仅如此,进室代表也热诚表示,今天的活动只是开始,今后会积极开展“进室代表定期访”活动,以“药果代表会客厅”为平台,认真贯彻落实“代表一线联万家”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走访辖区内的群众,开展好“三农”政策宣传、矛盾化解、疑惑解答、服务指导等相关工作。
走进冷链车间时,凉意混着桃香扑面而来。
县人大代表张翔给大家认真地介绍冷链运输一体化工程,并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自己的产业“发展史”,听到这里,黄桃产业大户纷纷阐述了自己对品牌创建、农副产品、文创产品等环节的见解和困惑,大家也希望黄桃产业不再“单打独斗”。
当讲到“今年要争取更多的分拣线”时,指尖在空气中划出的弧线,恰似一条贯穿产业链的希望纽带。
为此,联络室积极创设的“药果产业代表接待日”,将每月第10个工作日由产业代表轮值接待,并结合实际,适时下访,让产业发展思路更清,重大事项纳入“药果产业振兴督办清单”,确保“德新黄桃”的未来发展能在众人拾柴中行稳致远。
人大代表们穿梭在果园小径上,零落的花瓣粘在履职记事本的塑封封面上,内页密密麻麻的记录间,偶尔夹着一两片被春风偷藏进来的桃花标本。
标本旁的一笔一划不仅是群众的期盼,更写满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而联络室墙上的“履职风采板”又将添新内容:黄桃树下话发展、冷链仓库话科技、药果产业话振兴,这些从桃花间勾勒出的“素描画”一定能在丰收的秋季“联结万家”,从而润色为一幅写满丰收和喜悦的五彩蓝图。
通讯员 王筠睿
编辑 虞思滔
二审 梁晓琳
三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