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多地物业降费:“好房子”该有好服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5:33:00    

物业费下调,已经形成趋势?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全国近百个住宅小区正在同步上演相似的剧情:一些城市的物业费正在经历少则10%、多则50%的下降。专业人士称,物业管理行业的底层逻辑正被重塑。

过去很多年里,小区物业费只涨不降似乎成了常态。但很显然,情况正在起变化。央视新闻前不久就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武汉市已有超40个小区的物业公司宣布下调物业费,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此外,还有包括青岛、重庆等多个城市百余个项目也实现了物业费的下调,降幅普遍在10%到35%之间。

多地物业费“跳水”,是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的伴生情形,也是物业管理行业回归本质的重要契机。

过去20年,物业管理行业依托房地产市场繁荣实现了高速增长。但伴随高速增长而至的,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多年来,由于跟开发商高度绑定,大量物业公司凭借强势的博弈地位、虚高的前期物业费实现了很高的利润率——即便其服务质量跟收费标准并不匹配。

而今,在供需关系和市场形势变化的影响下,不少小区物业费下调,这本就是“质价倒挂”引发业主不满后的市场回摆,也是在倒逼物业管理企业从收租思维转变为运营和服务思维,更加重视市场化定价能力建设。

而且,随着房地产切换到“存量市场”模式,物业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关乎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也渐次成为楼市流转与去化的现实影响因素。“好房子该有好服务”,日益成为大众共识,这就对物业管理行业提出了要求:物业公司必须改变过去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向更加精细化的质量发展,实现质价相符。

要知道,物业管理行业躺着收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必须学会站着挣钱的时候来了。这轮在多地蔓延开来的物业费下调,其实是业主维权、企业竞争、政策引导“三向合力”带来的结果。

无论是维权能力提升推动业主从“交钱认命”向“用脚投票”转变,还是很多地方推行的物业服务“红黑榜”制度、探索的空置房物业费打折新规带来的链式反应,抑或是物业管理行业竞争形势的白热化——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物业管理企业有37.5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了59.8%,但同期小区增长量也远低于此——都在推动市场形成“优质优价”的筛选机制,敦促物业管理行业用好服务来托起社会对好小区的期许。

就在2024年底,广西柳州某物业公司被爆出为了能续签小区合同,推出“0物业费”模式,通过社区团购、家政服务弥补收入。这表明了当下物业管理行业竞争的激烈,也显示了企业凭借增值增量服务来对冲物管基础收入下滑的可能性。

这倒不是说物业费要越低越好,在“以收定支”模式下,物业费过低很可能导致“低价更低质”,而是说要用质价相符来满足人们对好小区好房子的期望——重要的不是绝对低价,而是让物业管理服务配得上业主交的费用。

这就需要物业管理行业能跟上业主需要、市场需求,做到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并重,通过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成本结构等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具体服务过程中,可以更多地推动“菜单式服务”分级收费模式,让价格与服务质量透明化,用提升业主满意度来提高缴费率,减少因降价导致的现金流缺口。

多地物业费“跳水”,是因应市场时势之变,也是激活物业管理行业升级的契机。只有让“好房子”与“好服务”的共生关系真正落地,民众的“住有所安”才能更多地变为现实。(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