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寒寨里炊烟暖 绿水青山幸福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2:14:00    

在黛色青山环抱中,大沙江蜿蜒如练;晨雾初散时,豆腐加工厂的醇香漫过洞溪村;暮色四合处,民宿的灯火点亮山峦轮廓……

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广寒寨乡,这座新晋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正以山水为砚、人文为墨,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书写着 “金山银山”的共富新篇。

豆香酿出幸福味

“好山好水出好豆腐!”清晨的洞溪村,萍乡市广寒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厂长刘敏轻掬一捧清泉,水流淙淙映出笑意。依托景区生态优势,这里生产的每一块豆腐都浸润着“山水DNA”。

“过去靠人工一天只能做200板豆腐,这次改造升级后,产量能翻五倍!夏季天热豆腐易断供的痛点,正是此次产业升级的突破口。”企业创始人管建峰返乡创业的故事,始于村民踏破门槛的“甜蜜烦恼”。

面对市场对传统豆腐的热切期盼,这位敢想敢干的乡贤与村“两委”班子一拍即合,远赴山东,购入智能化设备破解产能桎梏:引进60型全自动烟熏炉、智能滤浆系统,将家庭作坊蜕变为日销2万余元的现代化工厂。曾经挑着竹筐走街串巷的脱贫户王建珍也在“全副武装”的工厂里找到了用武之地,他轻抚锃亮的设备感慨:“终于鸟枪换炮了,以后不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能尝到山泉豆腐的新鲜了。”刘敏也正筹划把直播带货做起来,大干一场:“我们开发了烟熏豆腐、豆泡等5种新品,眼看景区即将迎来旺季,我们的豆腐销售也会一同迎来旺季的。”这位家住萍乡城区的“新农人”目前基本蹲守在山里,10天半个月才会回一次家。

洞溪村党总支书记王培兵介绍,洞溪村目前注资45万元入股,准备以“保底分红+就业帮扶”模式,既保障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又为脱贫户提供家门口的“豆腐岗位”,在豆香里嚼出共同富裕的甘甜。他边畅想未来,边算“民生账”:“2个技术岗月薪4000元,4个包装岗能顾家,留守妇女也能撑起半边天。”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汪水,但广寒寨乡的“豆香经济学”已悄然迭代。从线下赶集到线上“赶流量”,从单一白豆腐到腐竹、霉豆腐等特色矩阵,广寒寨的豆香幸福故事越讲越香浓、越讲越精彩。

竹浪奏响致富曲

在青山叠翠的江山村,废弃纸厂的隆隆机声已化作竹香袅袅。建在村委会办公大楼旁的黄土岗竹笋加工厂门口,“就业帮扶车间”铭牌格外引人注目。“这座由旧厂房‘绿色转身’的竹笋加工基地,承载着村集体经济的未来。当年闲置的工业伤疤,如今成了年产数十万元的‘绿富美’。”据江山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志红介绍,江山村以70%集体占股启动改造,引入智能化生产线,让废弃厂房完成了“绿色转身”。

“从前扛锄头晒太阳,现在坐着切笋唠家常。”64岁的老张是江山村的脱贫户,也是加工厂请来的切笋工,“每天120元工资,家门口上班还能照顾菜地,时间自由,忙中偷闲,闲中偶忙。”他手持菜刀,将鲜笋块舞动成均匀薄片。智能化烘干设备旁,欧阳志红算起共富经:“旺季9个岗位优先安排本村脱贫户务工,从洗笋到包装全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村集体增收也能超5万元。”

车览江山村,竹海深处的机器轰鸣,仿佛在奏响新时代的山乡共富曲。欧阳志红望向竹浪翻涌的远山:“这儿的每根竹子都可能成为生态银行,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山间灯火映笑颜

春风拂过扶椅山巅时,昌源民宿老板钟开凤已备好新摘的鲜花和果蔬,等待游客上门。院门口,“128元包食宿”的标签在风中轻晃,厨房飘出的腊肉香,逐渐唤醒这个小山村的旅游旺季。随着四八门景区年接待量突破20万人次,山乡民宿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当地二十余户经营者通过老宅活化,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山居空间。“旺季日收入轻轻松松就能上千元,政府帮我们改造了外墙和庭院,老房子成了抢手避暑房,游客饭后可以在门口的体育公园散步、健身,休闲健身两不误,回头客可不少哦。”

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斥资千万元打造的悦山民宿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矗立山顶,本地乡贤赖仁华瞄准高端市场打造的精品民宿,以其独辟蹊径的理念和堪比四星级酒店的配套高端设施,一运营便成团队游热门之选,吸引着湖南、广东的避暑客群。

山下官陂村小超市里,脱贫户店主唐金花正在补货:“景区带旺了十里八乡,靠着景区客流,我的小超市也开了快10年了,家里老老小小的开支都能得到保障。”大美广寒旅游公司员工金开云透露,广寒寨景区旅游产业已带动300余人就业,累计带动乡村收入超一千万元,特色农产品也通过“旅游+”模式走向全国。

人在景中走,心在画中留。此刻的广寒寨,映山红即将漫山绽放,山涧流水奏响富民曲,万家灯火点亮幸福梦,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颦一笑,似乎都在诉说着:幸福,就是青山常在、乡愁可寄、日子红火!(周双萍、甘红艳、夏孟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