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改革工作部署,以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激发改革创新动力,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涌现出一批优秀实践成果。近日,2024年度佛山市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正式发布。为弘扬“敢饮头啖汤”的改革精神,总结宣传推广改革典型经验做法,营造浓厚改革创新氛围,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佛山市委改革办和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推出“聚焦佛山十大改革创新案例”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今年春节,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嘉年华在佛山三水云秀山体育场点燃了全国球迷的热情。三水区联动抖音举办抖音足球嘉年华佛山站活动,赛事吸引累计超10万人现场观赛,线上直播观看量达2042万人次,全媒体总流量超5亿,活动热度位列抖音全国总榜第五名。
这场“现象级”赛事,正是佛山“西甲”厚积薄发的缩影——这项起源于民间、扎根于产业的群众足球赛事,历经23年沉淀与近两年的创新改革,已跃升为全国群众体育的标杆IP,成为佛山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的鲜活实践。该案例成功入选2024年度佛山市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产业工人的“足球圆梦记”
晚上7点,广东凤铝铝业的维修工人李硕脱下工装,换上球衣,快步奔向云秀山体育场。“白天拧螺丝,晚上踢‘西甲’!”李硕笑着调侃。2023年,他在企业内部的足球赛中脱颖而出,入选公司代表队,首次站上“西甲”舞台。“从小有一个足球梦,在家门口组织的足球赛中算是圆了。”
李硕的故事并非个例。佛山“西甲”32支参赛队伍中,超八成球员是像他一样的产业工人。美的集团的工程师、健力宝的销售员、陶瓷厂的质检员……他们白天在车间忙碌,夜晚在绿茵场驰骋。广东诚峻足球队的陈友智感慨:“作为一名平凡的职工能够站上这样大的舞台与职业球员同场竞技,我特别兴奋、深受鼓舞。”
广东诚峻足球队(绿色球衣)在2024佛山“西甲”夺冠之夜比拼中。
坚持“群众为根、产业为魂、足球为媒”精神内核,突出产业足球特色,是佛山“西甲”一大创新亮点。2024年,赛事参赛队伍从12支本土球队增至32支,覆盖港澳、广州、深圳、湛江、潮汕等地区球队,甚至吸引外籍球员加盟。期间还携手广东省总工会举办湾区职工足球邀请赛,邀请港澳职业足球队、贵州村超球队参加友谊赛等,充分展示岭南广府文化、湾区人文精神,推动湾区文化交流。
赛事期间,“全村看球”“全厂看球”成为三水一景。“足球成了连接企业与员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凤铝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员工归属感和团队凝聚力显著提升,企业自发组建的啦啦队、家属助威团,更让工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佛山“西甲”现场观赛观众热情高涨。
绿茵场变“文化大观园”
佛山“西甲”的蜕变,始于一场“升格”改革。此前,这项发端于三水区西南街道的民间赛事虽连续举办多年,但受制于群众自发组织的局限性,一直不温不火,辐射范围小、带动效应弱。
2023年,佛山市委、市政府落实党的二十大“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重要要求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赛事痛点,创新办赛理念模式,把民间自发和政府组织有机结合,扬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一举把佛山“西甲”打造成烟火气、产业味、岭南风和湾区范十足的草根足球盛事。
佛山“西甲”航拍。
三水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资源办大赛优势,实施提级办赛,构建“省级支持、市级统筹、区级主办”三级联动机制,激活社会力量“共办共享”。
潮汕英歌舞豪迈奔放,埔寨火龙腾空飞舞,佛山功夫与摇滚乐跨界混搭……主办方坚持共襄多元,赛事融入岭南传统特色文化、美食、功夫等元素,邀请香港精装明星足球队等流量团体走进佛山“西甲”,策划组织“健力宝之夜”“镇远之夜”等数十场高质量“西甲之夜”主题活动,多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轮番上演,把赛事办成特色多元文化展示的大舞台。“这不仅是比赛,更是一场岭南文化嘉年华。”来自贵州的游客王先生带着家人连看三场,直言“值回机票钱”。
潮汕英歌亮相佛山“西甲之夜”
借力“足球+”多元发展
近年来,三水区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做旺“跟着赛事去旅行”,佛山“西甲”获评广东省2024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赛事、广东体育助力“百千万工程”精品项目,全方位、全链条深挖足球体育赛事综合带动效应,“足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水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聚力旺经济,育强全链条的体育文化产业。
一是深化足球+体育产业。持续做优职业球队集训,争取每年在三水的冬春训队伍增至100支以上。加强体育产业招商,开发佛山“西甲”足球文创产品、体育用品,推动体育用品、休闲健身、运动康养等上下游产业集聚壮大。
佛山“西甲”足球文创产品明星片。
二是深化足球+文旅消费。坚持以赛为媒,串联办好各类文旅节庆活动,大力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加强周边食、住、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烟火气和游客体验感,把流量变留量、观赛变观光。
佛山“西甲”在云秀山体育场举行的赛事带动周边附近的江边仓夜市。
三是深化足球+佛山制造。以球场变市场为导向,把赛场作为展示企业文化和产品品牌的窗口,鼓励企业组队参赛、赞助赛事,擦亮“有家就有佛山造”产业IP,把赛事流量转化为企业销量和产业增量。
未来,佛山“西甲”将继续坚持职工性、群众性的办赛初衷不变,朝着更多“足球+”方向多元发展,积极探索体育赛事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三水路径和样本经验。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吴家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