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黔中春潮涌"四良" ——贵州以现代化生产要素激活春耕生产新图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0:38:00    

春分时节,乌蒙山麓的梯田在晨雾中苏醒,苗岭深处的农机声惊起一簇白鹭。在这片被喀斯特地貌雕刻的土地上,一场以"良种、良法、良机、良田"为经纬的春耕交响曲正在奏响。贵州用现代生产要素重组传统农耕基因,让山乡沃野焕生机。

良种筑基:科技芯片植入希望的胚胎

迎着春光走进雷山县丹江镇现代种业产业园,无人机正将拌种药剂均匀喷洒在稻种表面,如同为种子穿上纳米级"防护甲"。作为省级水稻制种基地,这里采用"政府统购+工厂育苗"模式,遴选的宜香优2115、兆优5455等优质稻种,正通过冷链运输车发往八县三区的田间。"去年我们的红米种子发芽率突破98%,秘诀在于这个智能催芽室。"技术员杨秀芳轻点触控屏,玻璃房内的温湿度瞬间完成调整;

在遵义播州区,辣椒集约化育苗中心里,200万株"遵椒8号"幼苗在立体栽培架上整齐列队,LED补光灯下,每株幼苗都闪烁着良种“芯片”的微光;

进入春耕时节,贵州省长顺县育秧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作为全国第一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长顺县将机械化运用到了育秧环节,通过工厂化育苗,为农户提供优质秧苗,有效提高了秧苗质量和机械化水平,助力春耕提质增效;

今年3月以来,为稳步提高大豆产能,确保今年粮食产量,黔西市充分利用“科特派”专家团队,组织市县科技特派员深入多个乡镇,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到户。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刘源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高产示范田建设,在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上下功夫,优化作物布局,推广科学拌种,集成技术应用,落实绿色防控,强化技术服务,加强种业攻关,为我市粮食产能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

近期,省农业农村厅遴选出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60个、农业主推技术65项,并进行推介发布。旨在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配套,加快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小小的一粒种子,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我省近年来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施玉米、水稻、油菜、高粱等良种攻关,取得显著成效。引进水稻高代育种材料,加快水稻品种选育速度,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深化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等科研团队合作,强化种业基地建设,推进岑巩水稻制种面积4万亩以上、仁怀高粱制种面积1.5万亩以上、黔南州长顺油菜制种收储1.9万亩。筛选发布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主推品种,因地制宜推广主导品种,推动水稻、玉米、油菜种植面积排名前10主推品种推广和换代。聚焦关键节点,开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市场抽检,把牢种子质量关和市场准入关,确保用种安全。

良法破题:技术甘霖浸润古老土地

驱车前往六盘水市米箩镇猕猴桃基地,只见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正根据土壤传感器数据精准"投喂"。物联网屏幕上,养分浓度、pH值、EC值等参数实时跳动。"这套系统让肥料利用率提高40%,亩均节水30立方。"基地负责人算着节水账;

在毕节朱昌镇,植保无人机编队掠过万亩马铃薯田,雾化药剂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霓虹;

春阳暖照,贵州大地迅速掀起春耕热潮。田间地头,翻耕机来回穿梭,泥土在机器的翻动下,散发出清新气息。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农户调试、操作农业机械,普及新型耕种技术,帮助农户提升春耕效率。在全省启动的"揭榜挂帅"行动中,几十支农技突击队正深入田间,辣椒农技团队研发的"分段式移栽法",让关岭断桥镇的早春辣椒提前20天抢占市场……

去年来,我省积极推动良法良技保障粮食安全,制定了《贵州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在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示范县推广钵苗、毯苗等方式集中育秧,在优质稻地区实现订单化集中育秧,提升种苗质量。以党政领导领办示范田为抓手,因地制宜集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科学施肥技术,缓控释肥料、生物有机肥等新型肥料及种肥同播机、侧深施肥机、喷肥无人机等新机具,助力增产增收。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和技术培训,普及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促进绿色防控措施大面积推广应用。

良机拓路:铁牛银鹰驰骋山地云端

在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农机合作社的库房里,微型移栽机、履带式旋耕机、遥控喷雾机列阵待发。"我们38台套农机能满足全镇1.2万亩耕地需求。"理事长罗廷军擦拭着新购置的山地无人播种机。在丹寨县高要梯田,农民王启明手持遥控器,看着只有行李箱大小的插秧机在45度坡地上灵巧穿梭,"这家伙一天能插15亩,顶20个劳力!"目前全省已组建山地农机服务队2300余支,农机综合作业率达43%,喀斯特皱褶里腾起机械化春潮。

去年,我省在46个水稻生产大县大力推广全程生产机械化,在36个油菜主产县示范推广集中育苗、移栽、收割等农机具,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推广播种施肥一体机、收获机等农机。全力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积极推广“农机托管+综合农事”等服务模式和“贵州智能农机云”平台,精心打造农机示范点280个。2024年,贵州省水稻、油菜、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5%,今年将推动实现重点产量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全覆盖,大力推广山地小型机、遥控机,让山区农民种地更便利。

良田织锦:沃野重塑孕育金色未来

铜仁市碧江区瓦屋乡,经过土地平整的5000亩坝区阡陌纵横,刚建成的排灌渠系在油菜花海中划出银色轨迹。"小田改大田,碎地变整田,今年水稻亩产至少能增加100斤。"正在操作激光平地机的施工队长说。作为"635"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重要战场,贵州今年将新增"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46万亩,让"巴掌田"长出"吨粮田"。在仁怀市长岗镇,经过土壤改良的有机高粱田已备耕完毕,这些承载着酱香密码的红色颗粒,将在秋天酿就乡村振兴的醉人芬芳。

近年来,全省各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再加上农机技术、优质种子、专业人才等多方面的加持,现代化耕作方式得到大力推广,农业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今年,我省持续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635工作机制”,充分发动农民深度参与项目设计、施工、监管、验收、管护等各个环节,压实参建单位责任,确保高标准农田建一块、成一块。以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绿肥种植还田、秸秆还田等技术,实现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投入,有效培肥土壤。积极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和主要作物测产,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1等以上、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公斤以上、主要作物单产高于本县(市、区)平均单产。

当北斗导航的轨迹遇见二十四节气的韵律,当生物技术的密码解开古老物种的封印,贵州正用"四良"之笔,在17.6万平方公里的山地画卷上,书写着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春天故事。在这片被重新定义的土地上,每一粒破土的种子都在诉说:丰饶,从来不只是平原的专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钺洁

编辑 刘绍波

二审 刘悦

三审 刘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