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社评 | 越是发展“智驾”,越要对安全保持敬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5:38:00    

网友发布的小米SU7事故图

3月29日深夜,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据悉,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并导致电池爆燃,三个鲜活的年轻生命就此逝去。

发生这场悲剧的原因还在调查之中,相关数据也还没有完整披露,具体的责任归属目前无从谈起。但这场智驾事故对行业的警醒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事故一旦发生,它就已经是一个建立在技术鉴定和事实认定基础上的法律问题,但我们的行业思考,却可以超越事故本身,在一个更大范围内更专业、更深入地展开,并因此而变得更富远见、更具专业精神、更有现实意义!

每一个偶然事故后面往往都有它的必然性,一场夜间高速变道引发的“非典型”智驾事故,暴露的恰是整个智能驾驶领域长期存在的系统性隐患——技术尚不成熟、概念边界模糊、用户认知偏差与行业标准滞后,以及这些因素的叠加效应。智能驾驶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问题的存在一定是一个阶段性“正常”现象,它也一定会在我们持续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中得以纠正和消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也绝对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我们也不能因为它的“非典型”就将它排除在我们的安全视野之外,恰恰相反,智能驾驶的初心就是为了交通的更高效更安全,它天然地需要将各种“非典型”长尾场景包括在内。

当然,在极限追求和我们短期内有限的技术进步之间,是一对显而易见的矛盾,解决好这个矛盾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理性、谦卑和敬畏。必须承认,我们以往在这个问题上做得不是很好,一些企业一些人有一种“迷之自信”,对产品过度包装营销,对概念肆意滥用。他们过于浪漫和漫无边际的言辞,与恶性内卷的产业生态紧密相关,对消费者有意无意进行了误导,也终究背离了技术发展中的理性精神。好在最近,比如在刚刚举办的“电动汽车百人会”年会上,行业有识之士对这个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了,对安全问题的论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分量都要重。我们相信,一个强调“智能安全”的共识正在快速形成,因为在一个“全民智驾”时代,“智能不安全”终将成为这个产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承受之重!

安全、环保、节能是汽车产业的三大“外部性”,因而也处在政府部门严苛的监管范围之内。中国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践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路程,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鉴于这个产业处在高速迭代、跃升、变迁之中,强调安全更有它的特殊意义。尤其是,随着“全民智驾”时代的到来,中国汽车产业和企业不仅应该自己做得更好,还应该担负起主动引导消费者、培养消费者良好使用习惯的重要职责。智能驾驶本身是为了消除安全问题,但它在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导致新的安全问题增量。这似乎有一点悖论意味,但唯有凭借技术进步、理性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谦卑敬畏之心,才有可能消除这个悖论,并让我们平安度过这段迷茫期,最终走上行稳致远的康庄大道!

(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