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首课思政"破界行动!新泰百名少年用脚步丈量龙溪庄战役遗址,把烈士家书变成"行走的教科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1:33:00    

为深化运用“首课思政负责制”,广泛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4月2日,新泰市委关工委、市委宣传部、市人武部、团市委、市教体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组织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主题团队日活动。来自城乡的100名少先队员、团员代表,在龙廷红色教育基地开启沉浸式思政实践课,以“行走的红色课堂”彰显“首课思政”育人成效。

制度护航:思政元素深度融入

近年来,新泰市全面推进首课思政,构建“首课”课程体系。各学校立足学科特色和优势,把思政元素与“首课”教学有机融合;同时注重学生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构建首课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本次活动是落实“首课思政负责制”的生动实践。活动前,各学校组建思政教研团队,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中的育人元素:平阳实验学校开发“红色密码解码器”微课,将烈士家书转化为数字档案;龙廷镇中学创建“四史教育故事库”,收录300余条本土红色故事。活动中,少先队员化身“小小讲解员”,在中共新泰一大旧址等场馆,用童声讲述《龙溪庄战役》等历史故事,让红色记忆在对话中鲜活起来,实现“首课思政”倡导的“学生主体、实践浸润”理念。

创新课堂:红色基因多维传承

在龙溪庄革命烈士陵园,学生们高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在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队誓词,两名少先队员代表缓步上前敬献花圈,其他学生手持自制纸花寄托哀思。太公峪国防教育基地内,市人武部军事科参谋王文刚结合文物陈列讲授国防教育课,让“强国有我”的信念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活动全程贯穿“首课思政”要求的“知情意行”育人链条,通过“情景式诵读+体验式祭扫+探究式研学”模式,让红色文化可感可知。

城乡共育:思政实践全域拓展

活动特别设置城乡少年结对环节,平阳实验学校与龙廷镇学生互赠红色主题礼物,签订“成长契约”,建立长期交流机制。市教体局负责同志在总结中表示:“我们创新实施‘首课思政+实践育人’模式,通过红色研学、国防教育等载体,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让思政教育突破教室边界,在真实场景中润心铸魂,更深入持久地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样板,本次活动全程践行“首课思政”理念,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教材,让100名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接受精神洗礼。下阶段,新泰市将持续深化运用“首课思政负责制”,通过“百名小讲解员培育工程”“城乡少年红色笔友计划”等项目,推动“首课思政”向“时时思政”“处处思政”延伸,让革命薪火在青少年手中永续传承。

(大众新闻记者 刘涛 通讯员 田增奎)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